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5.wretch.yimg.com/airnico/130/1363232476.jpg)
『這玻尿酸我用大同電鍋可以煮出一大鍋』
「這.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『蛤,肉毒成本這麼高,你就加水弄一下』
「這.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回憶這十年的醫美市場,因為資訊的不平衡和健保制度的不完善,造成許多醫師不堪虧捐而轉入醫美市場。
原本單純的皮膚科,整形外科也在這十年間全部轉型成醫美中心,更扯的婦產科小兒科神經科復健科有的沒的也紛紛加入這個市場
這都不打緊,(改日再探討專科醫師在這業界的重要性)。
今日,在市場愈來愈競爭,在台灣太多人投入分食這塊大餅造成利潤愈來愈微薄,許多正常經營的診所遇上資金成本上的困難,
剛出道的醫師們需要經濟的協助,年長想退休的醫師也不敵市場的襲擊,恰好商人在這段期間聞到商機,完全沒有任何經驗的金主
就這樣加入醫學美容這塊市場,商人和醫療行為本是不同的想法,殺頭的生意沒人做,我可以同意開業醫師賺取正當的利潤,
但前提就是要秉持自己最初的醫德和良心。
金主加入這個圈子,這是這十年來最常見的醫美經營模式,外行人管內行人。
把醫療行為當成一個工廠,把專業的護理人員當成生產線的員工,不斷的壓榨只想到錢和成本,不人性化的管理只會讓品質下降,
甚至把醫療儀器和產品用最廉價的方式來提供消費者,創造更大的利潤。
短視近利也讓醫生忘了最初的目的,什麼是良心?
只要搞不死人,能降低成本的方法就儘管去做,龍游淺灘遭蝦戲,醫護人員為了一口飯碗,只好全程配合演出,
不配合的,就請你離開。
醫師有專業的醫學知識,這圈子裡人長時間的累積經驗和努力的結果就讓門外漢給戲弄了。
試問,消費者如何判斷這箇中的奧妙,下篇再敍!
(待續)